高考加油經(jīng)典說說致所有考生(為高考加油的說說)
6月7日,除上海外,全國超過1000萬高考考生如期走進高考考場,接受人生大檢閱。這場考試是萬千家庭關(guān)注的,全國關(guān)注的,也寫滿了萬千青春的坎坷。時至今日,人們?nèi)匀徊荒芊裾J高考對于一個年輕人未來的重大意義,也不能忽視高考制度對于國家廣納人才、社會公平競爭的“壓艙石”作用。
今年的高考并不容易。2020年初,COVID-19疫情剛剛爆發(fā),他們剛剛結(jié)束高中第一學期。三年來,每次疫情來襲,學生們的校園生活都不可避免地被迫按下“暫停鍵”。今天進入考場前,部分考生仍在接受隔離。為保障涉疫情考生權(quán)益,實現(xiàn)“考試應有盡有”,有關(guān)地方在封閉管控區(qū)域啟動專門考試中心,并做好應急預案。
疫情的影響不僅體現(xiàn)在短期考試本身,還影響考生的心態(tài)和成長。有人擔心,今年高考的學子與同學相處的時間減少,會沖淡珍貴的青春友誼;在漫長的網(wǎng)課中,師生之間不會有那么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,老師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“好”。從耳朵里說出真相。”這些擔憂并非沒有道理,但也并非不可避免。線下交流的時間越來越短,讓人更加珍惜。不止一位老師也提到,網(wǎng)課的缺點讓他們更加注重備課,課堂上的信息密度更高。一些平時性格內(nèi)向的學生更愿意在網(wǎng)課平臺上發(fā)言。
回首過去,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短暫的。備戰(zhàn)高考的日子里,總有那么一點語無倫次、混亂不堪。但考試就是這樣。他們從不無原則地等待或拖延。考試結(jié)束的鈴聲一響,大家就得停止寫作。這不僅是青少年的法則,也是社會的法則?;蛟S,這也是畢業(yè)生走向成年的“最后一課”。最重要的是,你努力了,盡力了,這些努力的結(jié)果不會讓人失望,也會受到很好的對待。
今年是恢復高考45周年。彼時,在經(jīng)歷了動蕩的歲月之后,絕大多數(shù)帶著未知、不安、期待走進考場的考生,如今都已經(jīng)退休了。45年來,不同代人的考生以不同的心情在答卷上奮筆疾書,但追求美好未來的信念是一樣的。高考讓人們看到了奮斗的希望,見證了公平的基礎(chǔ)。到現(xiàn)在為止,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對高考抱有極大的熱情和關(guān)心。這與高考制度所創(chuàng)造的社會流動性和個人可能性有直接關(guān)系。
因此,做好高考保障工作,實現(xiàn)“應試盡考”“永不不及格”的目標,正是建立在人們對奮斗精神和公平正義的信念之上。對于這幾年保障高考的相關(guān)部門來說,任務更加繁重,需要處理的突發(fā)事件更加復雜。他們需要以額外的專注、努力和靈活性來回答這張“試卷”。為了不讓任何一個考生因為疫情而“掉隊”,每一個參與高考組織的人都必須明白這一莊嚴承諾的含義。
當考生離開高考場時,一張更長的人生答卷緩緩展開。對此,高考只是這張答卷的起點。正確看待高考成績,也是答好人生試卷的一部分。盡管多年后,很多人仍對這次考試記憶猶新,記起許多細節(jié),但如今已不再是“一考決定人生”的時代,考試成績也不再是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的唯一依據(jù)。離開高考場后,生活中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事情,等待著你去探索、去創(chuàng)造、去實現(xiàn)。
特殊時期的考試給今年的考生帶來了非同尋常的考驗和鍛煉。這段經(jīng)歷當然彌足珍貴,但我們還是希望未來的考生能夠走出疫情的陰霾,盡可能過上正常、不間斷的校園生活。畢竟,除了完成高考這一“人生大事”之外,還有很多屬于青春的事情。這群年輕人今天走進考場,就是為了不錯過屬于自己青春的一切,也為了追求未來多元化的生活。
王忠來源:中國青年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