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回的學習方法是課上 顏回的施教方法
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(guān)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(guān)于顏回的學習方法是課上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(guān)介紹顏回的學習方法是課上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顏回安貧樂道,最有學問,怎么沒有流下傳世之作?
顏回是孔子最看中的弟子,道德學問是孔子弟子中的皎皎者,德行在弟子中排名第一,為什么沒有著作流傳下來,有多方面的原因。
其一,他把踐行孔子的教導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。他跟隨孔子學習最專心,得到了孔子的真?zhèn)?,孔子說他差不多接近于道,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傳人。
顏淵力行孔子之道不輟。顏淵向孔子請教踐行仁的具體內(nèi)容是什么,孔子說:“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?!本褪菑囊暵犙詣铀膫€方面嚴格要求自己,不符合要求的不能看、聽、說、做,要求很嚴苛,絕大多數(shù)的人難以做到,顏淵聽后馬上說:“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也?!彼f他要把孔子的話落實到行動上,努力去踐行孔子的教誨??鬃诱f,很多人都在為仁,但是都是堅持不了多久,而顏淵卻能持久的堅持下去。
其二,述而不作??鬃诱J為,先賢之學博大精深,后學學之唯恐不及,他只是在傳述先王之道。《論語》嚴格意義上講,也不是孔子的著作,是他的弟子記錄他平時的言行,更像整理的課題筆記。顏回也像孔子一樣,把學習孔子的思想放在第一位,覺得老師就沒有著書立說,老師還健在,更不可能自己去著書立說了。
其三,顏回去世得早。他生活貧困,“一簞食,一瓢飲,居陋巷”(《論語·雍也》),但他一心修道,而忽視了物質(zhì)上的追求,也不會放棄求道而去求富脫貧,注定長久處于貧困之中。 現(xiàn)代營養(yǎng)學家推測,顏回可能是營養(yǎng)不良而早早喪命。
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,賢哉回也。這是孔子對他的弟子顏回的稱贊。顏回是《論語》編集之一,孔門十哲之一,孔子七十二賢之首,儒家五大圣人之一。顏回自小家境貧寒,十幾歲就進入孔子所辦的學堂,孔子第一次看到顏回時,覺得這孩子憨憨的,孔子給他講了一天的課,也沒見他說一句話,孔子就出題考他,不料顏回都能回答正確,并且悟性很高,從此孔子對顏回是另眼相看。顏回一生都跟隨孔子學習領(lǐng)悟圣賢之道,孔子的著作很多都是顏回領(lǐng)悟孔子的思想精髓后執(zhí)筆所寫。顏回身體一直不好,再加上營養(yǎng)不良,享年41歲。只可惜他沒有留下自己的一篇著作,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儒家領(lǐng)域。
1.顏回沒有傳世之作,首先可能是客觀條件不太允許。
顏回和老師孔子,生活在亂世,諸侯爭霸,“禮崩樂壞,民心不古"。
當時社會動亂流離,看不到安定的日子何時到來。這樣的情勢之下,要通過著書立說,來推行自己的學說,應該也是不太切合實際的。
顏回其實也是有自己的政治志向的,他欣賞舜的“無為而治”,有民本思想。希望能“無伐善、無施勞?!?/p>
可惜儒家的思想在當時不被統(tǒng)治階層接納,只能通過講學,去擴大儒家學說的影響。
2.顏回沒有著作傳世,或許也和孔子的學術(shù)觀念有關(guān)。
孔子主張述而不作,只是編輯、整理、傳授古籍,不輕易創(chuàng)作自己的作品。
顏回作為孔子最得意的學生,一方面,對孔子的學說和觀念極為尊崇;另一方面,他也把大量精力,投入到幫助孔子整理、校對古籍的事務之中,應該沒有更多余力,來著書立說了。
顏回悟性極高,很多問題理解的極為深入。尤其對易經(jīng),研究的很透徹??上ナ赖迷?,沒有留下更多的作品,是很遺憾的事。
你好,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:
顏回安貧樂道,最有學問,為何沒下留下傳世之傳?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因素。
第一,顏回屬于學術(shù)型人才,學問研究非常透徹,融會貫通了。但是,那時候沒有發(fā)表論文的傳統(tǒng),老師又提倡“述而不作”,他就啥也沒干。
第二,顏回學術(shù)很棒,但是碰到了好老師,總是“不恥下問”,他剛有一個新論點的苗頭,老師憑借深厚積累和研究經(jīng)驗,迅速形成體系化的論述學說。所以,顏回總是感嘆,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”,不停跟著老師屁股后面跑。
第三,英年早逝,顏回學習很快,但是并不擅長創(chuàng)新,屬于守成型人才。假以時日必能有所造詣,但是短期內(nèi)突破很困難,可惜他命太短了。
第四,儒家學問強調(diào)實踐,也就是說顏回踐行很勤勉,在實踐方面排第一。而后世傳頌的都是名言警句,并不是實踐怎么刻苦、沒有犯錯,即使顏回“一單食,一瓢飲,回也不改其樂”、“不遷怒,不貳過”,但是大多數(shù)人只想學新觀點,不看重踐行的力量,覺得吃苦力行不是什么大本事。
這是因為顏回沒有著書立說。
一、正因為他安貧樂道,所以他只是一味追隨老師,踐行老師的教導、學說,沒有想著追求名利。
二、按現(xiàn)在的說法,顏回在團隊中屬于總理一類人才,他只是想辦法把老師的學說更好的貫徹社會,在社會中發(fā)揚光大,從沒想過標新立異,另起爐灶。管仲、伊尹等名相流傳了什么傳世之作?只有其做法流傳。
三、天妒英才,顏回壽命短,來不及著書立說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顏回的學習方法是課上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(guān)于顏回的學習方法是課上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