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復古畫步驟(修復古畫保管好(打一成語))
極目新聞記者劉晨晨
攝影記者劉忠燦
通訊員潘和華
湖北省“工友杯”首屆“e有絕活”高技能人才大賽決賽表演賽定于2022年5月26日至27日舉行。近日,積木新聞記者采訪了入圍決賽的古籍選手趙小龍。湖北省博物館書畫修復師、湖北省文物交易信息中心技術員張繼霞,聆聽他們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的故事。
化腐朽為神奇:
“揚州八怪”黃慎一幅畫作修復了3年
不久前我見到趙小龍時,他剛剛完成了館藏二級文物《捧福圖》的修復工作。這是清代“揚州八怪”之一黃慎的立軸寫意人物畫。也是趙小龍親自修復的最珍貴的文物之一。
趙小龍開通《捧福圖》
在位于湖北省博物館東南角的工作室里,趙小龍小心翼翼地將這幅作品從盒子里拿出來,放在工作臺上,緩緩打開。畫中,一位老人背負葫蘆,安靜地站在中央,雙手手掌向上,看著面前空中飛舞的蝙蝠。畫作右側草書“寧化壽國子神”字樣。他說,在著手修復之前,作品已有十多處破損,損壞嚴重,無法完全打開。為了不損壞主體,修復工作極其仔細,整個過程歷時3年。
修復古代書畫需要幾十個步驟,一幅作品需要一兩年的時間。趙小龍已經(jīng)習慣了。
趙小龍正在修復中
趙小龍說:“歷史的變遷使紙張的纖維腐爛,嚴重的部分一碰就會斷裂。拆畫時需要用手感受畫的強度,不能有任何差錯。”,這是最困難的。”
經(jīng)過研究,他得知這幅畫歷史上曾多次被修復,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。流通過程還需要進一步探索?!案鶕?jù)標簽,這幅畫最后一次修復是在20世紀40年代。我希望在我手里,它能被最后一次修復?!壁w小龍說。
興趣指引入行:
80后文物修復師已獨當一面
1988年出生的趙小龍進入湖北省博物館后,首先師從古漆木器修復專家熊長偉學習了兩年。2012年,湖北古代書畫修復大師付明華在尋找合適的弟子時,選中了動手能力強、專業(yè)基礎扎實的他。在師傅的嚴格指導下,經(jīng)過多年的學習和歷練,趙小龍現(xiàn)已成為一位獨一無二的文物修復專家。修復古代書畫200余幅,裝裱新書畫500余幅。2018年,代表湖北省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首屆全國文物修復職業(yè)技能大賽,獲得書畫修復項目一等獎。
趙小龍正在修復中
談起自己為何進入這個冷門行業(yè),趙小龍回憶說,自己年輕時住在湖北省博物館附近,對文物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他經(jīng)常在博物館里流連忘返,長時間駐足收藏,然后乘坐公交車到武昌區(qū)圖書館查閱資料,然后再返回省博物館查閱詳情。從此,修復文物就成了他的夢想。高考后,他在家人的說服下,如愿考入了文物保護技術專業(yè)。本科期間及畢業(yè)后曾在故宮博物院、國家博物館、首都博物館等單位實習。這些經(jīng)歷幫助他實現(xiàn)了兒時的夢想,走上了文物修復師的職業(yè)道路。
“與古人對話,要耐得住寂寞,保持初心?!壁w小龍說,日復一日面對文物,反復做同樣的事情,只有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熱愛才能實現(xiàn)。始終堅持下去。他在無聊中找到了自己的樂趣,也收獲了愛情。未來,他會像最初帶領他進入這個行業(yè)的大師一樣,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下一代,將文物承載的歷史延續(xù)給年輕一代。
絕技需歷經(jīng)艱辛:
34歲修復師從學徒工成長為專家
與趙小龍不同,34歲的湖北省文物交易信息中心技術員張繼霞的入行經(jīng)歷更為“傳統(tǒng)”:他遵循學徒制,從學徒成長為技術人員。專家。2010年起,還在讀大學的他就抱著試一試的態(tài)度涉足古瓷修復行業(yè)。沒過多久,他就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真的很適合這個冷門職業(yè)。
“我的性格安靜,能靜坐,能耐得住寂寞?!彼f,在學習期間,有的人因為堅持不了多久而不得不退出,有的人性格不合適,有的人因為經(jīng)濟狀況而不得不退出。
張繼霞正在修復中
起初,張繼俠每個周末都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去主人家。大學畢業(yè)后,他干脆住在師傅家里,全日制學習。直到2016年我才正式參加工作,進入現(xiàn)在的單位?!耙粋€古瓷修復師必須涉獵廣泛,掌握復雜的技術,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學習過程并不夸張?!睆埨^霞介紹,書法、色彩、美術、揉捏、雕塑、基礎化學、材料學等,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需要掌握。這個過程漫長而枯燥,堅持下去并不容易。
張繼霞說,學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清洗調(diào)色用的杯子。他始終記得每年冬天蹲在地上,把手浸入刺骨的冰水中清洗化學材料的場景。當我能夠親自上手的時候,師傅非常嚴格……“每次我以為自己能做好,卻總是達不到師傅的要求,不得不返工,最多只能從頭再來?!庇炙拇??!彼f。畢業(yè)后,張繼霞成為湖北為數(shù)不多的能夠獨立完成陶瓷文物修復修復工作的文物修復師之一。2021年代表湖北參加全國文物職業(yè)技能大賽,獲得瓷器文物修復項目二等獎。
張繼霞表示,即使在全國范圍內(nèi),從文博系統(tǒng)到民間,具有相當能力的古瓷修復師也寥寥無幾?!爸灰獙W得過硬的技術,瓷器修復師就不用擔心前途?!彼f。
如今,隨著文物熱潮的到來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與文物修復產(chǎn)生了互動,并被這個行業(yè)所吸引。
與古代匠人神交:
擔當海上絲綢之路古瓷修復重任
或許與普遍看法相反,文物修復工作相當繁忙,出差、加班頻繁。張繼霞說,2018年,他在修復瓷器時,因長期接觸化學材料而連續(xù)流鼻血。他還因連續(xù)加班而被戀人投訴。
近日,他正在中國南海博物館(海南)開展元青花瓷器的保護性修復工作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者,這批瓷器遭受海水嚴重腐蝕,破損嚴重。其中兩件被列為一級文物。作為項目負責人,張繼霞深感責任重大。
張繼霞正在修復中
“你一定很敬畏?!睆埨^俠說,有一次他在修復青花釉壺時,可以清楚地看到壺柄與壺身連接處有古代工匠留下的指紋。他伸出拇指比對了一下,確認這是古代工匠留下的指紋。
“當時我的心就震驚了,古代一位無名工匠制作這件瓷器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出現(xiàn)在我眼前。”張濟霞嘆了口氣。那一刻,他真正感受到了與古人神通溝通的獨特之處。經(jīng)驗。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極目新聞”客戶端,未經(jīng)授權請勿轉載,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一經(jīng)采納即付報酬。24小時報料熱線027-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