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外活動的照片,課外活動的照片怎么拍
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課外活動的照片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課外活動的照片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河南一高校300張餐桌擺滿廣場引熱議,“未雨綢繆”還是“瞎折騰”?
也許,這不算瞎折騰,也談不上未雨綢繆,畢竟尚在役期,并且相關專家一直呼吁,如果不加緊防患,疫情隨時會卷土重來!
但作為學校,為開學起見,把餐桌擺在操場上,初看措施到位,精神可佳!防止疫情卷土重來,但細細想想,實在過于形式,有過度緊張,甚至扇動恐慌之嫌!
餐桌可以轉移操場,那么,教室、床鋪、樓梯哪里放?假如必須在操場吃飯的話,開學還有什么意義?
既然沒有意義,那就是形式,形式主義的東西不要也罷!
主題描述: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河南工業(yè)大學,在學校第一食堂外的廣場上擺出了300多張餐桌,每張餐桌有4個座位,總共為1200個座位,餐桌間的距離相對較遠。受疫情影響,當前大部分地區(qū)雖說未明確開學時間,有些高校卻已經想到了學生開學后的吃飯問題。3月17日,河南高校300張餐桌擺滿廣場就上了微博熱搜,引發(fā)了不少網友熱議。
要說的是,疫情防控固然是重中之重,但不要瞎折騰。
現(xiàn)有不少學校已經開學,從掌握和了解的情況看,一天下來師生已經折騰的精疲力盡,還談什么教學效果。
先看一看開學后學校的一日情況:
(1)學生報到的前一周,由班主任負責,其他老師配合,每天對班級教室進行一次徹底消毒,擦拭教室桌椅板凳和每個角落;
(2)學生報到當天,比機場過安檢的陣場要大得多,熱像儀、專用通過到、專人引導、行李消毒、全身消毒、洗手、分發(fā)口罩,所有老師各負其責;
(3)排隊進校、進教室、進宿舍、人和人之間保持1.5米以上;
(4)每天早、中、晚至少3次體溫檢測,每天學生進教室之前先進行消毒,中午放學后再消毒,晚上學生離開后再消毒;
(5)學生上課期間全天佩戴口罩,教師戴口罩上課,由于佩戴口罩時間較長,師生痛苦難耐,師生每天至少要換兩個口罩;
(6)學生錯時上下課,錯時上廁所,由教師在廁所門口進行疏導,上下樓梯人和人之間保持至少3個臺階;
(7)錯時用餐,一個年級用餐分成幾撥,每撥用餐時間都很長,用餐完畢要進行消毒、通風,然后下一撥用餐,光學生用餐就要花幾個小時;
(8)校內所有活動取消,連上體育課都不行,學生只能定點待在教室;
(9)班級實行小班化管理,原來每班60名學生,現(xiàn)在每班分成30名,分成兩個班,老師上課兩交替。
(10)每天的至少3次測體溫、3次消毒、錯峰上下學,錯峰用餐、消毒、通風,安排晚睡等,就已經將師生折騰得差不多了,還談什么教學效果?
既然綜合研判符合開學條件,師生進校前也進行過多次詳細的信息篩查,凡進校的師生都是健康的。
進校以后重點防護是對外,要嚴把校門關,校內的防控固然重要,但不要人為的將程序復雜化、抽象化、繁瑣化、繁重化,抓住關鍵、抓住要害,做到精準防控,切不可讓形式主義拖垮了師生。
河南某高校將300張餐桌擺廣場上,為的是保證學生用餐時,既保持相對安全的距離,也可以避免餐廳空氣不流通的弊端,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相互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。
因此,“三味”認為,該高校的做法是疫情之下,學校為保護學生生命健康安全所采取的有效的防疫之舉,值得其他學校學習!
可是,該校的這一舉措為何又會引起網友的熱議,甚至被指為“瞎折騰”呢?
我認為,網友們只有明白以下兩點,才會理解學校的做法——
首先,我想說的是,“瞎折騰”將成為這次疫情下所有學?!皬蛯W”時的“必修課”!
相對于社會其他任何場所,學校在防疫工作上是最為特殊的。如:人員高度集中、人與人之間交流接觸最密切、人員多為自控力較弱的未成年人或年輕人、人員及利益涉及面廣泛等,總之,學校防疫,風險大、責任重。
為了防止疫情在學校傳播,將防疫工作做實做細,是基本要求。
比如,某些學校對開學后的很多工作已做出詳細步署:大到各年級錯開報名,小到排隊入室、輪流課外活動、每天一“消”三“檢“、遇有學生身體不適,嚴格報告、處理流程,凡此種種,是否屬“瞎折騰”呢?班主任聽了都腦脹頭昏,何況還要一件一件去監(jiān)督落實。
但是,學校不這樣“折騰”,還能怎樣呢?
其次,學生食堂用餐,是所有內宿制學校防疫工作繞不開的一大難題!
學生在學校,上課可以戴口罩,學習輔導可以戴口罩、課間活動也可以戴口罩……唯獨吃飯用餐不可能戴口罩。
怎么辦?在這個最大的防疫難點上,只有別愁麻煩,改變就餐環(huán)境,恐怕是唯一選擇!
網友們說還有什么辦法呢?
我是頭條號“三味聊教育",力求用時代的眼光、理智的頭腦、友善的言語,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。感謝您的閱讀、點贊和關注,并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課外活動的照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課外活動的照片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