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敏而好學》(敏而好學的全詩是什么)
作為學校特色之一,經(jīng)典誦讀被納入日常,走進課堂。從2012年秋季開始,我們每期精選8條經(jīng)典名言,12個學期累計96條名言。這些名句涉及立志、學習、修養(yǎng)等,就像涓涓細流,滋潤著孩子的心靈。
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
[出處]《論語?公冶長》[定義]最?。呵趭^。好:偏好。恥:恥辱、恥辱、羞辱。一句話簡介:勤奮好學,不恥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。
【解讀】“學得快,學得好,問問題也不羞恥。”這句話選自《論語?公冶長》,意思是“勤奮好學,不恥于向不如你的人請教”。
《論語》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。本文講述了一個故事:衛(wèi)國郎中孔宇,聰明好學。更難得的是,他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??子钏篮螅瑸榱俗尯笕藢W習和發(fā)揚他的好學精神,魏王賜他“文公”的稱號,后人尊稱他為孔文子。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(wèi)國人,但他認為孔羽不值得如此高的評價。有一次,他問孔子:“孔子的知識和才華雖然很高,但比他更優(yōu)秀的人還有很多,為什么要封孔子為‘文公’呢?”孔子聽了,微笑著說:“孔羽玉非常勤奮好學,頭腦聰明靈活,如果有不懂的地方,即使對方地位不如他,”他對知識的了解,會慷慨而謙虛地請教,一點也不感到羞恥,這是他身上難得的事情,所以授予他‘文公’的稱號也未嘗不合適?!苯?jīng)過孔子的解釋,子貢終于明白了。我想,“銳意好學,不恥于提問”這句至理名言所表達的道理,是我們當代學生乃至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理解并努力實現(xiàn)的。
肯定有人問:“為什么?”俗話說“笨鳥先飛,早入林”。如果你勤奮好學,最終一定會有所成就。通過勤奮學習,你會增長知識,提高自我;如果你不恥于向下屬提出要求,你就會進一步升華自己。因此,能夠做到這一點非常重要。而且,對于社會來說,如果每個公民都是謙虛的、優(yōu)秀的,那么這個社會也會無限發(fā)展。為什么不做一些對自己和社會都有好處的事情呢?那么怎樣才能做到“敏感、好學、不恥于提問”呢?聽起來簡單卻又復雜。敏感意味著勤奮。你要暗暗下定決心,要努力工作、學習,還要能堅持,有恒心,有毅力。漢代孫敬以“頭懸梁”讀書,戰(zhàn)國蘇秦以“錐刺”讀書,都是“敏感好學”的表現(xiàn)。熱愛學習、樂于學習、勤于學習。不僅對于學生如此,對于職場人士也是如此。在當今的生活中,總有一些同學遇到了自己不理解或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。他們常常為了面子而把它們藏在心里,最終導致自己的知識越來越空虛。事實上,這種態(tài)度和觀念是非常危險的。我用兩個小故事來說明:著名醫(yī)學家李時珍在寫《本草綱目》的幾十年里,讀了八百多部經(jīng)典。在研究古籍時,他發(fā)現(xiàn)各家的觀點不一致、相互矛盾,于是他多方深入實踐,親自采藥,并請教了許多有實踐經(jīng)驗的醫(yī)生、藥師、樵夫、漁夫等人。最后,他們對歷代記載的千余種藥物進行了鑒定和驗證,并得出了新的科學結論。
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發(fā)是深刻的。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?我們?nèi)狈Φ恼恰安粣u于提問”的精神。這種精神不僅不會讓我們丟面子,還能讓我們收獲更多。三國時期,睿智、勇敢、足智多謀的臥龍老師——諸葛亮,因不聽取部下的意見而遭受大挫折。據(jù)說,有一次出兵時,部下魏延就提出了“出兵岐山”的想法,說這樣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。但諸葛亮認為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,而且他對魏延的印象不好,所以對魏延的意見置之不理,沒有采納,從而失去了進軍中原的大好機會?!耙獰嶂杂趯W習,不要羞于提出問題?!边@是一個誰都不懂的道理,但要真正認識到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。還有很多未知的知識等待我們?nèi)ヌ剿骱土私?。讓我們一起做勤奮、謙虛的人吧!
完
作詞:劉玨
審稿人:胡莉
編輯:方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