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豆腐占便宜的由來(吃豆腐一詞是怎么來的)
原標(biāo)題:“吃豆腐”什么時候成了占便宜的代名詞?其中有沒有什么典故呢?
“吃豆腐”這個詞是俚語,絕對是白話,所以它一定是被人們認可為一個共同的概念,然后才被記錄下來,形成字面意義上的概念。所以如果你真想挖掘“吃豆腐”這個概念是什么時候開始發(fā)揮作用的,那它實際上一定比記錄的要早得多。
1930年代就有明確記載,“吃豆腐”帶有占便宜甚至性騷擾的概念。
例如魯迅的《故鄉(xiāng)》中的《豆腐美人》;茅盾《子夜》中,“別慌,我對女人很好,不占別人便宜,我不吃豆腐”;鄭鼎文,《大姐》:“歹徒還想吃豆腐,欺負我們?!?/p>
但同時也可以看出,“吃豆腐”其實在占便宜、性騷擾等概念最初衍生出來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是大家的共識了。
所以,“吃豆腐”這個詞應(yīng)該是更早流行的,但由于之前文言文中并沒有記載,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有這個意思的。
起初它只是簡單地表示“占便宜”,這可能與女性無關(guān),而與葬禮上的“豆腐宴”有關(guān)。
古人在葬禮上會準(zhǔn)備豆腐宴來犒勞前來吊唁的親友鄰里。這就是為什么要用豆腐。
首先,豆腐有驅(qū)走晦氣的意義;葬禮上幫忙抬棺材的人回來后會吃一塊豆腐,以免從墓地帶回一些不好的東西;現(xiàn)在還有很多人坐過牢,出來后想吃一塊豆腐。擺脫厄運。
其次,買一塊豆腐算是一種享受;古代人獲得動物蛋白的機會并不多,但買一塊豆腐,即使是作為一種享受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(nèi)都比較普遍。所以不要小看豆腐宴。在物質(zhì)匱乏的時代,這也算是一種奢侈。
然而,總有一些人不幫忙,不捐錢,卻搶著吃別人的豆腐宴。這是典型的占主人家便宜的事,所以被稱為“吃豆腐”。
但隨著優(yōu)勢越來越扭曲,就和女性性騷擾有關(guān)了。超米認為,這可能與西施賣豆腐沒有太大關(guān)系。
畢竟那些漢朝和唐朝的例子太突然了,基本上沒有線性聯(lián)系。而且據(jù)說起源于漢唐時期,突然就沒有記載了,直到上個世紀(jì)才重新出現(xiàn),這有點不符合客觀規(guī)律。
然而,明顯含有性騷擾概念的“吃豆腐”卻在20世紀(jì)30年代的上海突然流行起來。超米推測,這很可能與上世紀(jì)突然的開放趨勢有關(guān)。
要知道上個世紀(jì)流行的旗袍的設(shè)計是非常大膽的。女人隱藏了數(shù)百年的雪白手臂和大腿,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。是不是很像又白又嫩的豆腐?當(dāng)然,這些還需要專家來驗證。
返回搜狐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