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青年女科學家(2020青年女科學家)
今天公布2022年達摩院青橙獎名單
正式宣布
15名青年科學家獲獎
這群人平均年齡僅33歲
六成來自基礎學科
據了解,青橙獎是專門為
發(fā)現35歲及以下的中國青年學者
公益性學術評價設立
阿里巴巴達摩院于2018年推出
不唯資歷、不唯履歷
不唯論文、不唯門第
過去四年來,青橙獎發(fā)現
其中包括北京大學青年數學家魏東一
近40位頂尖青年學者
在本次評選中
共有4名女性獲獎
未來,她們將得到
百萬獎金及全方位的科研支持
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
正因為是世界難題,才要去做
白睿,29歲,現年
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
她參與并主導了全球唯一
覆蓋完整RNA循環(huán)的剪接體系列成果
為相關遺傳疾病和癌癥機制研究帶來新思路
但白睿卻說
她的尸體和證件也被搶走,
實驗結果不佳的多種原因
我想過放棄,甚至想過退學
.
幸運的是
白睿終于“戰(zhàn)勝了自己”
當我上大學的時候
施一公院士主講“科學之美”
讓她被科研的魅力深深吸引
她堅持了兩次保研申請施一公實驗室
教官對白蕊的評價是她很固執(zhí)。
“倒不是這個人固執(zhí)如驢。
這是一個中性詞”
白蕊說:“如果當時就放棄了
現在還不知道在哪了”
如今,白蕊的老師是她的導師施一公院士。
被譽為“最好的學生之一”
這就是她對科學研究的看法——
“正因為剪接體研究是世界難題
我們才要去做
要是不敢,第一步就輸了”
那個題目到現在我已經做了10年
她是清華大學的一名教師
每周教兩天課
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
“生活很復雜
每天早上起床后,你應該先完成“今天必須做的事情”
后來我才感覺到
終于有時間開始做數學了?!?/p>
數學更容易還是生活更容易?
吳浩的答案是前者。
吳昊桐榮獲數學、物理競賽一等獎
推薦至清華大學
后來師從兩位菲爾茲獎獲得者
如今35歲的她
是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
以及數學科學系的教授、博導
丘成桐回國任教前
他還伸出了“等她三年”的橄欖枝
自2015年起
她和合作者EveliinaPeltola
聯合開展——項目
證明FK-Ising模型的連通概率猜想
直到今年暑假,才徹底解決
“七八年的時間并不長
有些問題可能一輩子也解決不了”
吳昊透露:“其實我還有一個題目
那個題目到現在我已經做了10年”
夢想總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了呢
31歲童丹
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特聘研究員。
在大學學習期間
環(huán)境專業(yè)仍然是一個相對邊緣的學科
當時,同學們互相調侃:
以后還得出去掃街嗎?
2013年
國家推出一系列霧霾治理決策
有很多地方不知道從哪里開始。
需要環(huán)保專業(yè)人士的理論指導
這成為該學科的轉折點
童丹在科研中“悟”
從第一次向Nature提交作品
“當時我還是一個科研‘新手’。
我從來沒有寫過一篇大論文
無從下手
寫出來之后
文筆很差,邏輯很差,沒有故事性
被老師不斷推翻、改進
一段一段地摳
來來回回有10遍以上”
改論文的過程持續(xù)了一年多
從模式、方法、政策等方面
歐美國家氣候變化研究領先我國一步
因此,它幾乎壟斷了話語權
同丹希望能夠用資助的數據和模型
“為提升我國的氣候變化治理領導力做一些真真切切的事情”
同丹說道:
“這是一個很長遠的事情、也很難
但老師總跟我們說,如果我們都不敢去想
中國還有誰會去做呢?
所以夢想總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了呢?!?/strong>
女孩子從來沒有就應該如何
很多人24歲了還在奮斗
我是繼續(xù)考研還是讀博士?
楊舒已畢業(yè)于香港科技大學并獲得博士學位。
現在
楊舒浙江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副所長
她的科研方向十分硬核:
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功率器件的設計、關鍵工藝和可靠性研究
2016年
從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后回國后,楊舒
她帶著她的學生進行研究
他們意外地發(fā)現
做出的樣品
完全沒有傳統氮化鎵器件中
普遍存在的動態(tài)電阻退化問題
這突破了傳統氮化鎵器件的性能瓶頸
充分利用勝利
她研制出高壓、高頻、高效的
新型垂直氮化鎵功率器件
攻克了長期困擾該器件的動態(tài)性能退化難題
氮化鎵器件十二年研究
陽樹覺得很特別
“氮化鎵往前沿做可以‘高大上’
同時它又可以很接地氣
比如它可用于
迷你快充、5G通信、激光雷達、
大數據中心、新能源汽車
.
它不光能帶來器件性能上的突破
還有望顛覆電力電子領域現狀?!?/strong>
在陽朔成長和求學的過程中
家人和導師從來沒有覺得女孩子就應該如何
或者是不適合去做什么
“我的父母和老師對待我
這種不分性別的對待和培養(yǎng)
它一直激勵著我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斷前行。”
祝賀她們!
資料來源/全國婦聯婦女之聲整理自中國青年報、科學網等。
編輯/陶寅生
認可/喬紅
制片人/奚淑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