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動教育,讓孩子更優(yōu)秀(讓勞動教育在孩子心中生根發(fā)芽)
三秦都市報-三秦網(wǎng)訊(記者李海濤張慶月格倫代澤君)隨著中秋、重陽“雙節(jié)”臨近,共青團西安市委、三秦都市報日報全媒體、西安少年宮將共同開學首屆“勞動教育班”搬進食品廠和敬老院。此事被《三秦都市報》9月5日題為《孩子們給敬老院爺爺奶奶做月餅》的文章報道,引起社會強烈反響。中共中央宣傳部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等紛紛轉發(fā)全文。勤文客戶端和大眾客戶端的文章閱讀量均達到10萬。該報道甚至在當天16點01分登上“西安熱點榜”榜首。
9月6日,正當全社會都在密切關注這篇報道時,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與參與9月4日采訪的四位三秦學生記者對話了——名文一路小學六年級學生。了解他們對這次“勞動教育班、思政課搬進食品廠、敬老院”最真實、最深刻的感受。
“思政課”讓孩子真正懂得尊重長輩、孝順長輩
“孝道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之一。以前我以為‘孝’無非就是孝敬自己親近的父母、長輩。今天我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我們手上有小月亮。”把糕點送到老人手中,讓老人感到高興。高興或者贊美,這不就是一種‘孝順’嗎?”對于文一路小學六(四)班的三琴學生記者段欣桐來說,這次體驗式采訪給她最大的啟發(fā)是,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“孝”的含義,并決定尊重和關愛孩子。老人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。文一路小學六(3)班的三秦學生記者劉玉珊用溫暖的話語描述了給老人送月餅的情景,“和他們一起切月餅,品嘗月餅,和他們親切地聊天”。解答他們關心的詢問……看著他們臉上幸福的笑容,我的心里涌動著喜悅和溫暖?!迸⒄f,看到敬老院里的老人,她不禁想起了爺爺奶奶。我也真正體會到了“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依”的含義,真心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健康長壽、平安幸福?!斑@個愿望聽起來很宏偉,但只要每個人都可以孝順、熱愛老人,其實并不難!”有學生記者也通過這次體驗式采訪感受到了老人的孤獨,希望他們以后能過得更好,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溫暖。“不知道為什么,當我看到老人家因為時間而變得花白的頭發(fā)時,我?guī)缀跻飨卵蹨I。昔日的輝煌沒有了,孩子們也沒有了,一個人住在養(yǎng)老院是多么的孤獨。以后我想來這里,有更多的時間和你在一起。這些爺爺奶奶在說話……”三秦學生記者、文一路小學六(二)班學生薛浩文在作文中寫道。此外,他還決定現(xiàn)在就采取行動,給父母一個驚喜。和爺爺奶奶。“這次我們學會了如何手工制作月餅?,F(xiàn)在我希望為我的父母和祖父母做一件,用行動表達我對他們的愛?!?/p>
提到本次體驗式采訪中最有意義的一點,文一路小學六(5)班三勤學生記者趙同軒還提到了“尊老愛老”。她說,見到大家后看到敬老院里爺爺奶奶幸福的笑臉,她感到非常感動和滿足。這讓她真切地感受到,孝敬老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,更應該落實到實際行動中?!岸嘁淮螁柡?,多一次拜訪,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。”
親手做月餅,感受勞動的快樂和辛苦
它終于從烤箱里出來了。看著自己做的月餅,心里很有成就感。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可以做月餅,而且月餅那么好吃,那么香,那么誘人。參與手工月餅制作的文一路小學六年級二年級學生薛浩文表示,很榮幸成為三秦都市報的“學生記者”之一,參與制作《孝心》。中秋節(jié)前夕敬愛老人的“孝心月餅”。
古人云:天下大事,必做細事。月餅制作的背后是廚師們的精心制作和不斷改進。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,才做出了人們喜愛的東西。薛浩文告訴記者,制作月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簡單,將一塊面團均勻地分成等份并不容易。特別是,餡料應完全包裹在皮中,并仍保持一致的重量。如果你想追求完美,做月餅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通過這次勞動實踐班,我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。以后放學回家我還要幫父母做更多的家務活。文一路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學生劉玉珊說,她和來自西安市蓮湖區(qū)富貴園幼兒園、西安浐灞實驗小學等學校的26名孩子來到西安制作月餅。課堂上,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制作各種餡料的芝士月餅?!拔矣X得做月餅很好玩,做完可以吃嗎?”他們圍在一起聊天。然而,當?shù)弥灰婵就瓿?,就可以把月餅送給敬老院的老人時,孩子們按捺不住內(nèi)心的喜悅。
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延續(xù)至今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改變的只是勞動的形式,但不變的是勞動的意義和價值。尤其是在參觀“烘焙廚房”時,看到流水線上熟練忙碌的叔叔阿姨們,六年級四班的學生記者段欣桐和其他小朋友都張大了嘴巴。
“太神奇了,你看那一大坨面條,瞬間被分成了無數(shù)個小面團,直接放到盤子里,傳到下一個地方去餡,真好玩!”、“我要干活”等我長大了,可能嗎?可能嗎?”劉玉珊說,很多比她小的孩子特別喜歡玩面團。如果能玩弄各種形狀的面團,成為一名廚師就成了幾個孩子的愿望。
勞動鍛煉人,創(chuàng)造美,讓每個人都嘗到甜頭。六年級五班趙同軒說:“我們跟著廚師一起學習了月餅的制作過程。整個過程輕松、愉快,充滿了歡樂的笑聲。我們看著所有的食材從最原始的狀態(tài)經(jīng)過我們的雙手,這個過程從陌生到熟悉。一步一步,變成了又圓又甜的月餅,心里的喜悅油然而生?!币院螅龝诩叶鄮蜖敔斈棠套鲲垼毦毷炙?,這樣的活動她也想?yún)⒓右院罂梢宰龅帽冗@次更好。
從實踐中了解并學習到很多傳統(tǒng)文化
“這次體驗式采訪,讓我們通過制作月餅對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讓我們在送月餅表達愛心的過程中,有了‘孝敬老人’的機會,讓我們在實踐中受到了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。”說起這次采訪給她帶來最深的感受,三秦學生記者劉玉珊表示,每年中秋節(jié),她家都會吃不完的月餅。她知道月餅象征著團圓。但他們不知道,需要這么多復雜的工序才能做出來,更不知道這么小的一個蛋糕,卻蘊藏著制作者的愛與祝福。
學生記者趙同軒也認為,這次體驗式采訪讓她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,對中秋節(jié)、重陽節(jié)等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愛?!霸谖覀儗W做月餅的時候,糕點老師給我們講了中國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的由來、吃月餅的習俗,以及現(xiàn)在很流行的月餅種類。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,”女孩說。
學生記者段欣桐細心注意到,這次思想政治教育讓很多孩子學會了為他人著想。“在送月餅的過程中,孩子們把自己親手做的月餅送給了爺爺奶奶。我看到好幾個,聽完護士阿姨說我爺爺奶奶牙齒不好,或者患有糖尿病,我就指著幾塊月餅提醒老人家,味道有點太甜了,可能是酸的,所以他們要吃月餅。少吃點……這就是這次活動的意義!”她還提到了一個細節(jié),“分別時,有一個女孩眼里還含著淚水?;貋淼穆飞?,她問老師什么時候可以再來,說她正在跟一位老爺爺說話。我們約定下次再來見他。”她認為,這是在實踐中體驗愛的力量的一種方式。
“我覺得這次體驗式訪談最有意義的地方在于,通過與養(yǎng)老院老人的近距離接觸,我們了解到社會上有很多群體需要關注,比如一些偏遠山村的學生。這似乎立刻就得到了改善?!边@增強了我的責任感,如果有時間,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思想政治課走出課堂,讓我們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(nèi)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?!比貙W生記者薛浩文最后說出了自己的愿望。
“實踐課”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
“雖然中秋節(jié)將至,制作時間緊張,但師傅們對月餅的制作仍然有著極高的標準?!边M入生產(chǎn)間前,要求每位工作人員佩戴三層防護帽,穿上腳套,換上衛(wèi)生用品,然后經(jīng)過13秒的全身消毒和“七步洗手法”洗手消毒后,即可正式參與生產(chǎn)。
給文一路小學六年級五班的趙同軒印象最深的是,食品廠的師傅們工作那么辛苦,但還是那么認真、守紀律。師傅們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勞動,獲得幸福,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?!奥殬I(yè)沒有高低之分,對我最大的啟發(fā)就是我的努力最終不會被辜負。”趙同軒表示,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,她都會面臨很多困難,今后她會積極認真地面對。
六年級二班薛浩文最感動的時刻是給老太太喂月餅的時候。老太太行了三聲禮,頓時熱淚盈眶。薛浩文認為這不僅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,也是對社會的回報。他突然覺得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。如果時間充裕,薛浩文希望以后能參加更多這樣的活動,做更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,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(nèi)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
勞動不僅可以培養(yǎng)責任感,更可以樹立回報社會、回報人民的人生觀。薛浩文突然意識到,當每個人老了的時候,孩子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,不能陪伴和照顧老人。忠孝不能兼得,所以需要更多的社會子女去探望老人,哪怕只是陪伴老人幾分鐘。也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。
通過這次學習,六年級四班的段欣桐學會了手工制作月餅。出爐后,剛出爐的月餅香氣撲鼻,樣子也很好看。她可以親自將成型的月餅送到敬老院的爺爺奶奶那里。嘴里,感覺無比的興奮。我還沒給爺爺奶奶吃月餅,所以我想回去后把剩下的6個月餅留給他們。即使我做的月餅不好看,但那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,所以我的奶奶和爺爺一定會很高興,而且一定會比爸爸做的更好。我媽媽買的那些很好吃。
“勞動中獲得的收獲、獲得的經(jīng)驗,值得一生學習和珍惜?!绷昙壢鄤⒂裆赫f:“這一次我明白了,要尊重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?!备改笇ξ覀兊膼垡馕吨覀兒苌儆袡C會參加勞動。這樣的勞動對我的身心產(chǎn)生了積極的影響。以后無論做什么事,我都會認真負責,以大師的態(tài)度去對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