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來啦(寒假來臨)
廣東省廣州市的小學生前往廣東清遠一所山村小學,為山村留守兒童上網絡安全課。圖為“小講師”表演情景喜劇,模擬孩子們玩游戲時的不良姿勢,讓學生糾正。趙輝/攝
期末考試一結束,北京12歲男孩唐軒就得到了他的第三部手機。
唐軒最初的兩部手機也有類似的命運,都被父親一氣之下摔壞了,因為父親總是用它們玩游戲。有一次它們被扔到地板上,有一次它們被扔出窗外。這次他又拿到了手機,因為唐軒期末考試考得很好,而且他也答應過父親,寒假期間每天玩游戲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半個小時。
兒童“上網”已從“值得關注的社會現(xiàn)象”轉變?yōu)椤盁o處不在的社會現(xiàn)實”。
根據(jù)第40次《中國互聯(lián)網絡發(fā)展狀況統(tǒng)計報告》報告,截至2017年6月,我國青少年網民(19歲以下)近1.7億,約占全國網民的22.5%。
中國少年宮協(xié)會兒童媒介素養(yǎng)教育研究中心不久前發(fā)布的《2016-2017中國兒童網絡素養(yǎng)狀況系列研究報告》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。研究結果顯示,我國兒童上網呈現(xiàn)明顯低齡化趨勢。平均而言,超過29.1%的學齡前兒童(3至6歲)每天使用互聯(lián)網時間超過30分鐘。此后,隨著年齡的增長,上網的時間逐漸增加。到14歲,60.8%的兒童使用互聯(lián)網。使用時間超過30分鐘。
2000、10后出生的人被稱為“數(shù)字原住民”已成為事實?!皩氊惡⒆印奔尤牖ヂ?lián)網就像魚遇到水一樣自如,而只能被稱為“網絡移民”的父母遇到了互聯(lián)網。當“數(shù)字原住民”與“網絡移民”在家里相遇時,他們之間的不和諧演變成了“手機之戰(zhàn)”和“網絡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,甚至出現(xiàn)了“小學生玩游戲”。網絡游戲與家長意見不合跳樓的悲劇。
隨著寒假的到來,這種戰(zhàn)爭勢必會變得更加激烈。
面對日益智能的手機和無處不在的網絡,孩子們能避免被網絡游戲綁架嗎?“網絡移民”與“數(shù)字原住民”之間的“數(shù)字代溝”能否彌合?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位孩子、家長和專家,試圖尋找答案。
“我爸爸用過的每一部手機都有《王者榮耀》?!?/p>
“我們班有44個人,大概有40個人都在玩游戲?!眮碜詮V東的一年級男生光亮說,他是班上極少數(shù)不玩游戲的人之一,“經常感到孤立”。
確實,中國少年宮協(xié)會兒童媒介素養(yǎng)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《2016~2017中國兒童網絡素養(yǎng)狀況系列研究報告》顯示,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是網絡游戲一代。娛樂是兒童使用互聯(lián)網的主要目的。3~9歲兒童周末使用電腦、手機、平板等娛樂活動(玩游戲、看視頻、聽音樂、看漫畫等)超過30分鐘的比例達48.5%,10~14歲的人群中,這一比例達到了57.1%。平均33.3%的3歲至14歲兒童也獨立研究網絡游戲策略,到13歲這一比例已超過一半,達到51.3%。
“現(xiàn)在的孩子首先學會玩游戲,然后學會系鞋帶?!敝袊倌陮m協(xié)會兒童媒介素養(yǎng)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表示,現(xiàn)在的孩子可以稱為“青春一代”。
手機游戲不可避免地成為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沖突根源。調查顯示,53.1%的大齡兒童曾因網絡問題與父母發(fā)生過爭執(zhí),其中14歲年齡段的爭吵次數(shù)達到65%。
然而,就在人們罵手機游戲欺騙孩子的時候,一個孩子卻這樣說道:“我爸我們家每部手機都下載了《王者榮耀》,他經常下班回家玩游戲很長時間?!薄肮ぷ鳌S袝r我看他打球,他太專注于比賽,甚至沒有注意到?!?/p>
無論給00后、10后貼上什么標簽,都無法改變他們是孩子的事實,他們的很多行為都來自于別人的行為。
“我最討厭的是我兒子沉迷于手機游戲,就像他沉迷其中一樣?!碧栖幍母赣H唐老師表示,期末考試前,唐軒腿部受傷,在家休息。唐老師在家?guī)退贫嗽敿毜膹土曈媱?。但是,“只要我不看他,他就會拿出手機玩游戲,不管他說什么都行不通?!彪S后,唐老師一怒之下將唐軒的手機扔出了窗外。
唐老師可以這么簡單粗暴地對待唐軒,但他卻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對待唐軒的母親。
唐萱的媽媽工作很辛苦,經常加班,所以她回到家總是喜歡玩游戲來放松。“有時她會一邊吃飯一邊玩iPad?!碧评蠋熣f,唐軒對玩游戲的癡迷是從跟隨媽媽“保衛(wèi)蘿卜”開始的。
很多專家都明確指出,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“行”勝于“言”。其實唐萱的媽媽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。然而,當疲勞襲來時,放縱自己的欲望總是會占上風。要求成為孩子的榜樣。
顯然,成人和兒童在面對互聯(lián)網時面臨著同樣的考驗?!白鳛榧议L,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媒體素養(yǎng)。有些家長的態(tài)度是可以玩手機,但不能讓孩子玩,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?!敝袊嗌倌暄芯恐行膬和芯克L孫紅艷表示,這樣做只能動搖孩子對父母的信任,還可能迫使孩子的網絡行為變得更加隱蔽。
“每當我拿著手機時,我就覺得我在玩游戲?!?/p>
“其實,只要孩子不玩游戲,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?!碧评蠋熣f道。
很多家長和唐老師一樣,認為和兒子的戰(zhàn)斗就是一場游戲的戰(zhàn)斗。只要他們孤立游戲,他們就會打敗手機和互聯(lián)網。
但對于2000、10年代出生的“數(shù)字原住民”來說,互聯(lián)網和手機絕不等同于游戲。
“我在《我的世界》年重建了一座故宮?!眮碜猿啥嫉亩昙壞猩癯空f。他和一群“同伴”一起完成了這個宏偉的工程。丘辰的工作是修建外城墻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了解了什么是斗拱,什么是榫卯。
“我在手機上查看各種信息,在手機上聽音樂,在手機上記錄自己的感受。甚至在玩游戲時,我們也經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聯(lián)系,在不知不覺中練習英語?!北本┮幻跻慌醅幷f。
“他們從出生起就面臨著無處不在的網絡世界,數(shù)字化生存就是他們從小到大的生存方式?!睆埡2ㄕf,他們在網上娛樂、交流、學習、表達自己。
對于孩子來說,“虛擬世界其實是一個完整的世界”。
然而,家長對此卻存在很深的誤解。
“我一拿起手機,他們就以為我在玩游戲,這讓我很生氣,有時我們還會發(fā)生一些爭吵?!鼻癯空f,為了不讓他玩游戲,父母幾乎占用了他所有的課外時間?,F(xiàn)在,他們必須從周一到周五四個晚上補課?!凹幢闳绱?,他們還是不滿足。好不容易學完了所有的課程,也完成了所有的作業(yè),我剛拿出手機放松一下,我爸爸就說‘你為什么一有時間就打游戲?去做點事吧’”閱讀理解?!?/p>
父母的這種誤解,不僅會造成與孩子的矛盾,還會讓孩子遠離父母。
“媽媽給我上網設定了一個時間限制,每天做完作業(yè)后,我可以上網5到10分鐘。其實這段時間我什么也做不了,也可以連新聞都沒有看完,我根本就不會在她面前上網?!蓖醅幩f,媽媽讓她每隔10分鐘就停下來,但等家里人都睡了之后,她就會偷偷起床上網。
有些孩子走得更遠。
不玩游戲的初一男生光亮說,班上玩游戲的同學下課后總是聚在一起。表現(xiàn)好的學生被其他同學稱為“大師”?!按髱煛苯洺1煌瑢W請教,所以他們把你玩游戲的成功經驗寫下來,并把它們變成策略。然后把它們抄在紙上,賣給你的同學。
當孩子刻意遠離父母時,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微乎其微。光亮說,班上有同學經常向同學借錢購買游戲裝備。
互聯(lián)網這把雙刃劍的劍柄必須掌握在家長手中
在這種“貓捉老鼠”的互動中,孩子們把父母拋在了后面。
“在我們的研究中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兒童數(shù)字化成長存在三個顯著的關鍵年齡,分別是5歲、10歲和14歲。”張海波說,他們從互聯(lián)網的“小玩家”變成了“小用戶”,最終成長為一個能利用好互聯(lián)網的“小創(chuàng)客”。
14歲,孩子在網絡世界超越父母,成為比父母懂得更多的人。
一位多年關注兒童媒介素養(yǎng)的專家舉了一個例子:成年人由于過去學習習慣的固化,在使用網絡方面遇到了瓶頸。例如,如果他們也在學習制作PPT,成人學習的方式可能是找書本教材,而孩子在第一次做PPT時很可能會下拉頁面上的每一個“菜單”并嘗試使用它時間?!斑@樣完成第一個PPT后,他們幾乎就完全掌握了要領。對于成年人來說,可能需要很多次才能學會?!?/p>
成年人也能感受到這種差距?!拔覀兊恼{查顯示,63%的14歲孩子家長承認孩子比自己懂得更多?!睆埡2ㄕf道。
互聯(lián)網的“后比喻時代”即將來臨。大人們內心感到恐慌。
“我對互聯(lián)網了解不多。”王耀的媽媽狄女士說,但要跟上孩子們確實不容易?!坝袝r候我聽不懂孩子們說的話,更別說聽懂他們了。聽懂網上的內容。”
很多家長選擇逃避,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數(shù)字鴻溝越來越明顯。
事實上,每一代父母與孩子之間都存在著代溝,而填補這一代溝的關鍵人物就是父母。
“與其把互聯(lián)網這把雙刃劍交給孩子,不如把劍柄握在家長自己手里?!币晃灰恢睆氖虑嗌倌杲逃膶<冶硎?,因為家長離網絡越遠,我們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被網絡上的負面事物綁架。
“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。”張海波表示,將“反隱喻時代”轉變?yōu)椤肮搽[喻時代”,家長要緊跟科技發(fā)展的最新步伐,及時了解潮流文化。
當然,這不是一個家庭能夠解決的事情。“一方面,國家應該凈化網絡空間,有良知、有社會責任的企業(yè)也應該為兒童成長提供技術援助?!睂O紅艷表示,此外,學校還應開展相關媒介素養(yǎng)教育,將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改為媒介素養(yǎng)課。現(xiàn)在的孩子在操作技術上比成年人先進,但面對信息的自我保護和識別能力仍有待加強。學校應該承擔起這項教育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