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風商用車怎么了(東風商用車總裝廠)
位于西平工廠的第十條裝配線已投入生產。
東風商用車在淘汰落后產能、提升“智造”水平、建設國際標桿工廠、成為世界一流商用車企業(yè)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。6月28日上午,隨著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整車廠總裝線上最后一輛成品車順利下線,這條跨越49年的總裝線圓滿完成歷史使命退出。歷史舞臺。此后,其總裝業(yè)務搬遷至綠色、生態(tài)、環(huán)保的現(xiàn)代化西平廠區(qū)。
28日上午11時28分,裝配線上的最后一輛汽車緩緩下線。員工們掩飾不住心情,紛紛走到車前,與下線的車合影留念。緊接著,員工們開始對現(xiàn)場和設備進行全面清理,清點零部件,并站在裝配線上的最后一個崗位。
整車廠總裝廠前身是總裝廠。它成立于1969年,建有3條汽車裝配線。其中,裝配線始建于1971年7月,至今已有49年歷史。期間經(jīng)歷多次改造,工藝技術不斷升級,形成總長263米、可多品種混流生產的裝配能力,每車生產周期5.29分鐘,年裝配能力4萬輛。
該總裝線是東風公司的一條“英雄線”。其裝載量位居第三裝配線之首,占總量的80%以上。同時,它也是展示東風形象的一個窗口。鄧小平、江澤民、李先念、胡耀邦、朱镕基、溫家寶、張德江、李嵐清、賀國強、王兆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蒞臨工廠視察,給予東風人親切關懷和高度評價。鼓勵。此外,日產、雪鐵龍、雷諾、康明斯、沃爾沃、福特、現(xiàn)代等國際知名汽車集團高管相繼來廠參觀,為工廠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(jīng)驗起到了積極作用。
繼往開來,裝配線關閉后,員工們轉移到西平工廠的10號裝配線上上班。至此,歷時一年多的整車廠整體搬遷工程已基本完成,結束了總裝業(yè)務“一廠兩地”的生產模式。
據(jù)了解,第十總裝線是一條集“智能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”于一體的全系列車型總裝線。設計產能為年產6萬輛。采用S形三級布局,總流程長度443米。首次使用地面牽引。鏈條與板鏈相結合的生產方式,可以大大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,消除操作困難。
據(jù)悉,昨天,裝配線上的員工已全部轉移到10號裝配線,實行雙班倒作業(yè)。日產量逐漸從150輛增加到200多輛。
新聞延伸
再見,裝配廠;你好,西平。
關于裝配廠的故事定格在這個雨后的夏天?!?020年6月28日11時28分,隨著當天最后一輛東風天錦轎車下線,東風商用車廠整車總裝廠結束了49年的生產歷史。四十九年的青春,這是幾代十堰人的共同記憶,承載著這座年輕城市半個世紀的熱愛。
總裝工廠關閉后,其所有總裝業(yè)務將搬遷至西平工廠。這將徹底結束整車廠“一廠兩地”總裝作業(yè)的歷史。在智能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的生產線上,東風商用車將在“智能制造”的道路上闊步前行,譜寫新的篇章。
1971年裝配一線建成結束二汽擺地攤裝車歷史
2020年6月28日,對于東風商用車廠整車總裝廠的員工來說注定是難忘的。
當日11時28分,總裝廠裝配線上,隨著最后一輛東風天錦VR下線,1971年竣工的東風第一條生產線——總裝線完成了歷史使命,退出歷史舞臺。榮耀的舞臺。
總裝廠的建設始于1969年,當時的十堰還是一個只有100口人的偏僻荒涼的村莊,山窮水長,物資匱乏。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,一代“第二汽車人”手里提著燈籠,肩上扛著燈籠。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。
1970年1月13日,總裝廠第一座蘆席棚車間動工興建。同年4月底,在蘆席棚內進行流水線部件試生產。同年還進行了主廠房的建設。設計施工人員和配合的裝配廠員工夜以繼日地工作,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主廠房的主要施工任務。
1971年6月10日,總裝線在工廠試裝成功。當年7月1日,第一條生產線首次試裝,結束了二汽公司擺地攤組裝汽車的歷史。
從第一輛東風卡車下線的那一刻起,一幅東風跨越式發(fā)展的畫卷就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從產品力上看,從1970年代的“英雄車”、“英雄車”,到1980年代建立年產10萬輛民用車的生產能力,再到填補中國汽車“重量不足”的空白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,到2006年肩負重任,東風天龍力作面世,成為行業(yè)標桿。2019年,第五代新品——東風天龍KL、東風天錦KR上市……每一次創(chuàng)新,都造就了一代經(jīng)典卡車。
隨著東風商用車的不斷更新,老總裝車間已經(jīng)不能滿足建設現(xiàn)代化工廠的條件。在此背景下,2011年9月,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成立,以打造國際標桿綠色生態(tài)工廠為使命。它應運而生。老總裝廠的裝配線已退出歷史舞臺,從而結束了總裝業(yè)務“一廠兩地”的生產模式。
東風商用車總裝廠老廠區(qū)已成為一代人的記憶。
產量居三線之首裝配一線是東風的“功臣線”
6月28日,57歲的劉星滿懷不舍地告別了流水線。1980年,不到17歲的他進入總裝廠,一干就是40年。隨著大幕落下,他也一起結束了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:“再見,老哥們,我們一起光榮退役?!?/p>
50歲的雷向明在流水線上工作了32年。1988年,荊州技工學校畢業(yè)后,他被錄用到第二汽車制造廠工作。從平原到山區(qū),雷向明從來沒有后悔過??吹阶约菏种械能囬_往祖國的四面八方,是他一生的驕傲。
“我從來沒有去過任何地方,我在這里工作了幾乎一生,這里的一切都已經(jīng)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,真的很難割舍。”32年來,雷向明為流水線保留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。
離開家鄉(xiāng)是困難的,但面對改革發(fā)展,雷向明卻把這份困難藏在心里。2019年以來,他一直到新十線調試設備。“那里的環(huán)境非常好,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?!崩紫蛎鞅硎?,希望大家高高興興地前往西平新十線,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設計產能。讓老前線的艱苦奮斗精神在新的第十線扎根。
裝配二班班長王忠從2000年開始擔任班長,至今已有20年了。他了解裝配線的一切。指著榮譽墻上的榮譽證書和金色榮譽牌,王忠自豪地說:“它們上面有我的汗水,它們都是大會榮耀的證明?!?/p>
王忠說,裝配線是一條“英雄線”。之所以最后搬遷,是因為它的產量在所有生產線中排名第一。老總裝廠有3條線時,第一條線的裝車量幾乎占到總裝車量的80%。
在這里工作的20年里,王忠見證了10萬輛、100萬輛、500萬輛汽車下線。他裝的車從EQ140到153,再到今天的天龍,每一代都越來越好?!艾F(xiàn)在開天津真是一種享受,有加熱真皮座椅,司機們都夸東風開起來舒服?!?/p>
新起點新征程“總裝精神”在十線落地生根
工人們正在裝配線上緊張工作。
總裝線關閉,東風商用車全新第十條生產線全面啟動。
告別總裝廠區(qū),“總裝人”迎來歷史新的一頁。這標志著東風商用車淘汰落后產能、升級制造工藝、打造高效現(xiàn)代化工廠的又一關鍵舉措。
據(jù)介紹,第10條總裝線是東風商用車適應未來發(fā)展需求而新建的生產線,實現(xiàn)了“智能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”。智能化方面,工業(yè)手機、大屏終端為員工提供作業(yè)指導,大幅提升裝配效率,實現(xiàn)零差錯裝配。例如,在輪胎裝配中,利用視覺系統(tǒng)掃描輪胎二維碼,系統(tǒng)自動確定輪胎位置和交付位置,提高輪胎交付的準確性。
自動化方面,懸掛式螺栓自動擰緊,設備參數(shù)自動傳輸、自動設置、自動上傳;信息化方面,采用電動扭力固定工具,及時采集關鍵部位信息,實現(xiàn)操作指令信息化,全程掃描控制。在人性化設計方面,充分考慮員工工作時的舒適度。在發(fā)動機裝配過程中,采用移動裝配線。設備跟著人走。員工無需彎腰就能沿著生產線組裝零件。這大大改善了困難的操作,使工作變得更加輕松。
不僅如此,員工休息室位于流水線旁,環(huán)境優(yōu)雅,配備微波爐、冰箱、自動售貨機,讓員工感覺工作也是一種樂趣。
“告別,是為了更好的前行。”流水線是“總裝人”共同的記憶。“總裝人”51年的拼搏、奮進,成就了值得信賴的東風商用車品質,也鑄就了勇于拼搏、腳踏實地、奮發(fā)有為、令人感動的“總裝精神”。帶著這種精神的新工廠一定會創(chuàng)造出更加輝煌的業(yè)績。
第一總裝車間主任張來軍表示,看到前線停工大家都很難過,但這是改革發(fā)展的必然趨勢。第十條流水線的搬遷是新的起點、新的征程。(文圖/記者曾宇通訊員付瓊詹明星郭飛實習生翁千慧編輯玉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