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發(fā)朋友圈忘屏蔽家長怎么辦(大學生發(fā)朋友圈忘屏蔽家長怎么說)
高考就像一條分界線。高考前,學生的世界是三點一線,吃飯、睡覺、學習,但高考后,考上理想的大學之后,學生們的生活不免開始有些“放飛自我”。
于是,學生們的朋友圈逐漸變得豐富多彩,但俗話說,三年有代溝。如果這樣算的話,家長和學生的年齡差就是那中間說是隔著東非大裂谷也不為過。
所以有時候,學生的朋友圈在家長眼里可能會有另一種解讀,而且有些解讀還很可愛。但有些也讓大學生們忍不住想吐槽一句:我是親生的嗎?
大學生發(fā)朋友圈忘屏蔽家長,于是上演各種可愛解讀,場面有些尷尬
家長和學生之間最大的誤解:微笑表情
在最能體現(xiàn)家長與學生之間代溝的事物中,表情包的解讀一定有一席之地。大學生眼中的微笑這個表情,一般都是代表著假笑,代表著不開心。
但在家長眼里,這個表達有這么多的引申意義,他們覺得微笑就是開心,于是大學生的朋友圈,就迎來了家長的可愛解讀,不過也好,如此解讀之下,家長至少也不用擔心學生了。
被家長的囑咐可愛到了
學生發(fā)來的照片,其實是學生在一款游戲中的截圖,但是家長卻可愛地以為是大學生自己去玩了跳傘,這個誤會可真的鬧大了,不過也真的是被這位家長的囑咐給可愛到了。
這位家長不僅很可愛,學生的回復也很讓人印象深刻愛,沒有急于解釋,反而是將計就計,回復了一個“知道了”,不知道是擔心家長不喜歡看大自己玩游戲,還是忙著游戲沒時間呢?
吐槽大會秒變感恩現(xiàn)場
喜歡用英文首字母或者漢語拼音首字母似乎已經(jīng)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書寫習慣,但這個習慣對于家長來說卻有些陌生。于是關于字母縮寫,也有了屬于自己的解讀。
對于大學生來說,在這個朋友圈里你一眼就能看出,這個同學其實是在朋友圈里抱怨、抱怨,但在家長的理解中,這卻變成了一件積極的事情。估計看到家長的解讀,學生的負能量也隨著消散了。
家長的吐槽總是那么犀利
如果一個大學生發(fā)布了一張有趣的自拍照,在同齡人眼中這不會是一個大問題。他們甚至可能認為這很可愛。然而在家長眼里可就不是這么一回事了,只能說家長的吐槽總是那么犀利。
很多家長都會認為朋友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合,不管是照片還是文案,都要講究一個“得體”,這一點通過家長的頭像應該也能分析出來,這大概就是代溝吧。
玩笑還是真話之間,家長擔心會是后者
其實,家長看到學生的朋友圈,也會考慮是玩笑還是真話。這只是因為家長擔心他們的學生。哪怕有那么一點可能是真心話,家長都不敢掉以輕心。
雖然這位同學似乎是在用抱怨的語氣跟大家分享這件事,但他只能說,這也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吧,有家長關心有家長保護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啊。
“上頭姐妹”慘遭親媽吐槽
不用說,我看這位同學是個追星的人,就P了一張自己和偶像的合照,還有報名照,以示機智,結果忘記屏蔽家長,最后慘遭親媽吐槽。
有時候,在同齡人看來,可能會被認為是無傷大雅的玩笑,但在父母看來,確實不妥。大家的想法都是對的。只不過年齡不一樣,成長環(huán)境不一樣,想法自然也會不一樣。
被大學生的朋友圈拒之門外了?如果真的是這樣,家長真的需要自我反思一下
在中國青少年中,發(fā)朋友圈選擇拉黑父母的人其實不在少數(shù)。不少家長也抱怨,學生上大學后,不發(fā)任何消息,朋友圈也看不到。除了要生活費以外,好似人間蒸發(fā)了一樣。
如果情況屬實,建議家長不要憤怒質問學生。而是應該先進行自我反思,是不是平時手伸的太長了,學生發(fā)個朋友圈,自己就要對其進行各種批評教育。
學生終于發(fā)消息了嗎?結果自己又是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,動不動就上演各種說教?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大學生可能真的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直接從根本杜絕矛盾的發(fā)生,給彼此都省了時間。
話題討論:你能看到自家大學生的朋友圈嗎?歡迎留言評論。
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)